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

點閱:2665

譯自:Native tours:the anthropology of travel and tourism (2nd edition)

其他題名: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

作者:厄夫.錢伯斯(Erve Chambers)著;李宗義, 許雅淑譯

出版年:2019[民108]

出版社:游擊文化出版 前衛出版社, 草根總經銷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Misfits:11

格式:PDF,JPG

ISBN:9789869762748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SDG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內容介紹
觀光作為一種文化實踐
邁向以當地人為主體的旅行
 
隨著旅遊風氣的興盛,有愈來愈多人湧向觀光景點,旅人玩什麼、吃什麼、住什麼、買什麼,無一不影響在地人的生活世界。許多國家也將觀光當成發展經濟的良方,認為可以振興都市空間、促進農村再生。
 
但是,觀光真的能振興經濟嗎?
當觀光衝擊在地文化時,該怎麼辦?
 
本書整合了人類學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什麼因素影響了一地的觀光走向。
 
為什麼有些地方的文化遭到觀光吞噬,有些卻因而有了復甦的契機?
為什麼有些地方的觀光收益流入大財團手中,有些卻能留給當地人?
 
早期人類學家對於觀光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本書以較為平衡的觀點,同時指出觀光發展的正負面衝擊,負面衝擊包括:觀光地區的物價與土地飛漲,導致當地人生存不下去而被迫搬走;祭典與節慶為了迎合遊客的偏好,而失去傳統的文化意義;遊客湧入帶來噪音與汙染,超越環境負荷力,危及當地自然生態。
 
然而,觀光也有好處,它能鼓勵人們保留他們的文化遺產,在某些地方,女性因為獲得觀光就業機會,而能翻轉當地的性別結構;有些地方因為發展生態觀光,而減少對森林的砍伐,促進環境保育;有些部落的傳統手工藝,因為觀光客購買,而得以延續下來。
 
面對觀光發展對文化的威脅,本書也提出多個案例,說明在地社群發展出什麼策略來兼顧觀光與傳統文化。
 
觀光對於每個地方的衝擊都不一樣,每個地方對於觀光客的接受度也大不相同,本書認為影響當地人適應觀光最重要的條件,取決於當地人有多大的自主性決定觀光的條件,像是遊客來訪的方式與時間,以及自身文化的哪一個部分可以或不應該拿到市場行銷或商品化。
 
作者呼籲在發展觀光時,應將底下原則奉為圭臬:永續的資源管理、真實與公正地呈現旅遊地點與當地人、尋求觀光收益可以平均分配給當地人的辦法。
 
在台灣發展國際觀光之際,透過書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將能進一步思考我們為什麼要發展觀光、以及要發展哪一種觀光,其中的收穫與代價會是什麼?
 
內行人推薦
 
這是一本最紮實也最平易近人的觀光人類學入門書,讓你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第一項滿足:買到最薄與最便宜的觀光人類學書籍。第二項滿足:認識到人類學家的思維真的很深層,第三項滿足:發現到你的觀光、旅遊、田野都是一種文化實踐。——張育銓(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厄夫‧錢伯斯(Erve Chambers)
 
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類學系退休教授,研究興趣包括觀光、城市與區域發展、知識移轉與利用、民族誌寫作。他曾經在泰國、墨西哥與美國各地做過田野調查,目前的研究與理論關懷主要集中在永續觀光發展。他也對於人類學知識的影響還有人類學知識受到當代文化論述的影響保持濃烈的興趣,並且積極參與馬里蘭大學人類學系的「資源管理與文化過程」(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Process)追蹤研究。除了本書之外,他還寫過《觀光與文化:應用觀點》(Tourism and Culture: An Applied Perspective 1997),跟賽沙(Setha M. Low)合寫《房屋、文化與設計》(Housing, Culture and Design 1989),以及《應用人類學:實踐手冊》(Applied Anthropology: A Practical Guide 1985)。
 
譯者簡介
 
李宗義
 
政治大學英語系、東亞所畢業,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現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任教。研究之餘喜愛翻譯、運動與旅行,歷經年輕時的背包苦行後,現在信奉的是旅行即換個地方生活的平靜之旅。
 
許雅淑
 
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清大社會所碩士、博士。曾在金融業、廣告界、藝文界與學術教育圈工作,每一段歷程都成為孕育自身學術研究的沃土。研究領域從金融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到文化社會學。工作、育兒持家之餘享受閱讀、翻譯與旅行,喜歡探索各種不同的文化世界,對她而言,旅行就是充實生活體驗、是異地的文化實踐。

  • 導讀 觀光作為一種文化實踐/張育銓(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
  • 譯序 踏在交界之處:當社會學遇到觀光人類學/許雅淑
  • 前言
  • 導論 照亮旅遊經驗
  • 後記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