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川白村現象在中國與臺灣

點閱:201

譯自:中国語圏における厨川白村現象:隆盛.衰退.回帰と継続

作者:工藤貴正著;範紫江, 張靜, 吉田陽子翻譯

出版年:2017

出版社:秀威經典出版 秀威資訊科技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語言文學類:PG1666 新視野:26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328

字數:218409

ISBN:9789869375382

分類:文學評論  

內容簡介
 
在臺灣與中國大陸進行文學研究,
有誰的名字比夏目漱石、森鷗外、芥川龍之介和川端康成等日本代表性作家更具知名度!?
他的作品被系統地譯成中文,堪稱與當今的村上春樹匹敵!?
 
這個作家超越時代在各個地域生根並保留下來,
他就是廚川白村!
這就是「廚川白村現象」!
 
廚川白村著作在日本獲得什麼評價?
為何臺灣和中國大陸兩個民國文壇會接受廚川白村的著作與思維?
翻譯後的廚川文體又具有如何的特徵?
 
本書特色
 
★特別針對1980年後在中國大陸再次掀起的接受廚川著作熱潮的現狀探析!
★臺灣新文學運動時期、戰後臺灣與代表日本大正主義的廚川白村著作關聯徹底解透!

作者簡介
 
工藤貴正
 
日本愛知縣立大學外國語學院兼國際文化研究院碩士・博士班教授,文學博士(名古屋大學)。專業為中國近現代文化文學與日・中・台比較文化文學。撰著有《魯迅與西洋近代文藝思潮》(汲古書院,2008.9)、《通往現代中國之指南Ⅱ》(白帝社,2009.9)、《中文語境中的廚川白村現象──隆盛・衰退・回歸與連續》(思文閣出版,2010.2)等。

  • 推薦序:其實,還是因為「愛」!
  • 前言
  • 序章 何謂中國語境中的「廚川白村現象」
  • 第一章 廚川白村著作的普及與評價——以日本同時代人的評價為中心
  • 第二章 民國文壇知識分子對廚川白村著作的反應
  • 第三章 圍繞三位譯者接受《近代的戀愛觀》的差異
  • 第四章 魯迅譯.豐子愷譯《苦悶的象徵》的誕生及其周邊情況
  • 第五章 翻譯作品中的廚川白村——以魯迅譯・豐子愷譯《苦悶的象徵》為中心
  • 第六章 一個中學教師的《文學概論》——本間久雄《新文學概論》和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的普及
  • 第七章 《近代的戀愛觀》中描寫的戀愛論對文藝界的波及與展開——以比昂松和施尼茨勒的翻譯狀況為例
  • 第八章 臺灣新文學運動與廚川白村——來自北京的「大正生命主義」
  • 第九章 廚川白村在戰後臺灣——持續性普及的背景、要因以及方法
  • 終章 廚川白村著作的回歸與其研究意義
  • 附錄 廚川白村生平及寫作年表(1880-1923)
  • 【參考資料 1】民國時期廚川白村著作單行本的出版狀況(以出版年代篇為順)
  • 【參考資料 2】任白濤翻譯《戀愛論》兩種
  • 【參考資料 3】 夏丏尊譯《近代的戀愛觀》目錄.廚川白村著『近代の戀愛觀』目錄
  • 【參考資料 4】在報刊雜誌和選集上廚川白村的譯作以及聯以評論(民國時期)
  • 【參考資料 5】魯迅譯《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的出版狀況
  • 作者及編譯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