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想你, 媽媽: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
點閱:741其他題名:101個失去童年的孩子 一百零一個失去童年的孩子 我還是想你媽媽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著;晴朗李寒譯
出版年:2016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作家與作品:26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頁數:404
字數:153929
ISBN:9789862623046
分類:社會學  世界文學  
系列書: 二戰系列,本系列共2本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內容簡介
全世界的幸福都抵不上無辜孩子的一滴淚水。
2015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記者╳文獻文學獲獎
作品授權52個國家,翻譯成47種語言
俄文直譯繁中版2016年首度上市,由吳佳靜老師(政大斯拉夫語系)審訂
台灣版限量作者燙金簽名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系列作,為時代的苦難與勇氣發聲
2015是二戰終戰70周年,2015年ISIS持續恐攻,2015年難民潮中海灘的小男孩引起全球關注,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危機,普丁的強人政治再次受到注目。這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亞歷塞維奇別具意義。她花費三、四年書寫,記錄超過500人的對談,收錄101篇故事。從戰爭時年僅2到15歲的孩童回憶,拼寫出一個世代的聲音,一幅不同的人性圖像。
「當時像我們這樣的人很多,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父母,即便父母已經死了,他們仍會繼續尋找……」
█不要把我媽媽埋進坑裡。她會醒來……
對他們來說,死亡,不是從課本上學會的,而是用他們純真的雙眼。
二戰期間在蘇聯有100萬兒童死亡。假使透過這101個孩子的眼睛,我們是否可以看到戰爭的真相?不再是勝利與榮耀,而是瘋狂與荒謬。
█我是沒有童年的人,代替童年的,是戰爭
這裡沒有英雄、沒有名人,每個都是平凡人物,但他們的真實經歷卻比小說更驚人。即便孩子們不必上火線作戰,但在戰火中成長,在行刑者與受害者之間長大,看著俄羅斯軍人與德軍交替出現,見過無數屍體,有個孩子說他以為戰爭中只有男人會死亡,原來女人也會死。有的孩子說,戰爭在他們的想像中是一生最有意思的大事,是最大的冒險,當真正的戰爭發生在眼前,人們卻都傻了,變成了啞巴,只能瞪著恐懼的眼睛。他們的童年在戰爭裡學會挨餓、也學會祈禱,最終成了沒有童年的人。
█透過戰爭我們看見人性
書寫的內容誇越1917年到今日,如同啟示錄般的文學,用多種聲音拼貼出時代全景,精確描寫人性與社會。不只是記錄事件和事實,也是記錄人類情感的歷史。我們因此了解在事件中,人們如何思考、理解、記憶,他們相信與否,他們面對哪些希望與恐懼。亞歷塞維奇說:「假如我們不去記錄,在數十年後我們會很快地忘卻,或是拒絕面對。」或許我們從來不明白何謂戰爭的真實,那不是英雄主義、家國光榮,或用戰爭換取和平所能掩蓋的,唯有透過如此貼近真實的文字,才能讓我們體悟戰爭的殘酷。今日在世界各地仍舊不時發生戰爭與恐攻,處於和平地帶的我們,唯有直視這些苦難,才能面對與理解,或許才能再次喚醒人性的良知,與了解生處和平地區的我們何等幸運。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聰威/小說家
王薇君/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
冬陽/小說書評人
吳玉山/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員
吳維寧/以色列自由作家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 首席執行長
李彥龍/中山女高歷史教師
東年/小說家
南方朔/文化評論人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作家
陳仁姮/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歷史學博士、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陳昭珍/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陳祺勳/個人意見部落格格主
陳樂融/作家、主持人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郭強生/作家、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作家
莊德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大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POP Radio節目主持人
蔡英文/中研院研究員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歐茵西/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兼任教授
劉心華/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蕭道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賴盈銓/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薛化元/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
蘇淑燕/淡江大學俄文系系主任
◎好評再三
亞歷塞維奇的作品,一再向我們展示報導文學的力量,一種久違了的文體價值。《我還是想你,媽媽》雖寫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但戰爭至今沒有停止過,最大受害者依然是孩子,他們微弱的聲音最終能夠透過作者的文字功力,變得響亮,令發動戰爭者無法迴避,同時也讓烽火兒童的面貌得以被看見,而且真實得使我們感到羞愧。──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
我第一次知道白俄羅斯記者作家亞歷塞維奇,乃因她得了二○一五年諾貝爾文學獎。那年,我很快找到她唯一的在台中譯本著作《車諾比的悲鳴》,訪談文字,鏤刻了車諾比核災此恨綿綿的後遺症。我被感動了,記者可以做的事,真的很多。
終於她的四本記者眼光下的「文獻文學」作品,可以一次呈現於台灣讀者的面前了,我對台灣出版界的誠意,尤其感謝。
所有的文字敘述,都有「經驗層次」與「剪裁選擇」的交錯,既是紀實也是創作。亞歷塞維奇讓世人看到了記者的良心,看到了寫作的能量,她在媒體日漸商業化、庸俗化的年代,點起一盞溫暖的燈!
──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POP Radio節目主持人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1948年生,記者出身。父親是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作品在國內被禁,電話被竊聽,被禁止參加任何公開活動,因此她2000年離開家鄉,受國際避難城市聯盟協助流亡歐洲其他國家。
其作品以新文體寫成,此為諾貝爾文學獎從未出現過的體裁。這樣的寫作技巧,來自俄國口述傳統。讓世人得以看見映射眾多情感的世界,透過拼貼許多聲音,使作品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是一種記錄真相的文獻文學。
她每部作品都花費數年書寫,訪問數百人,對象跨越數個世代,從1917年到今天。可說是關於蘇維埃靈魂的長篇史詩。其描繪的人性拼圖和提出的問題,使其作品不僅是關乎蘇聯而是甚至於全體人類。
除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與1999年赫爾得獎,其作品獲獎無數,《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孔:二戰中女性的聲音》獲得2011波蘭安格魯斯中歐文學獎、2011波蘭理查德‧卡布辛斯基獎報導文學類。《車諾比的悲鳴》獲得2005全美書評人協會獎、1996瑞典筆會圖霍爾斯基獎。《二手時間:最後的蘇維埃》獲得2013法國文學界四大獎──法國梅迪奇獎散文類、2013德國藝文界最高榮譽──德國書商和平獎。
譯者簡介
晴朗李寒
詩人、譯者。畢業於河北師範學院外語系俄語專業。1992至2001年在俄羅斯從事俄語翻譯工作。出版詩集、譯著多部。2010年獲得聞一多詩歌獎桂冠。現居石家莊,開辦晴朗文藝書店。
章節
- 各界推薦
- 國際好評
- 總導讀
- 代序
- 他害怕回頭看一眼……
- 我的第一支,也是最後一支菸
- 奶奶在祈禱,她祈禱我的靈魂能回來
- 他們全身粉紅地躺在木炭上面……
- 我還是想念媽媽……
- 這麼漂亮的德國玩具……
- 一把鹽,這是我們家僅存的
- 我吻過課本上所有的人像
- 我用雙手收集起它們,它們雪白雪白的
- 我想活下去!我要活下去!
- 我透過扣眼往外偷看
- 我只聽到媽媽的喊叫聲
- 我們在演奏,戰士們卻在哭泣
- 死去的人躺在墓地,彷彿又死了一次
- 明白這個人就是父親,我的膝蓋抖個不停
- 閉上眼睛,兒子,不要看
- 弟弟哭了,因為爸爸在的時候,還沒有他
- 第一個來的就是這個小女孩
- 我,是你的媽媽
- 可以舔舔嗎?
- 還有半勺白糖
- 房子,別著火!
- 她穿著白大褂,就像媽媽
- 阿姨,請您把我也抱到腿上吧
- 她開始輕輕搖晃,像搖晃布娃娃
- 已經給我買了識字課本
- 既不是未婚夫,也不是士兵
- 哪怕是留下一個兒子也好啊!
- 他用袖子擦著眼淚
- 牠吊在繩子上,就像個小孩
- 現在你們就是我的孩子
- 我們親吻了她們的手
- 我用小女孩的眼睛看著他們
- 我們的媽媽沒有笑過
- 我不習慣自己的名字
- 他的軍便服濕漉漉的
- 彷彿她救出來的是他的女兒
- 大家把我抱在懷裡, 從頭到腳地拍打我
- 為什麼我這麼小?
- 人的氣味會把牠們吸引過來
- 為什麼他們要朝臉上開槍?媽媽這麼漂亮
- 你求我,讓我開槍打死你
- 我頭上連塊三角巾都沒有
- 大街上沒有可以一起玩的小夥伴
- 深夜我打開窗子,把紙條交給風
- 挖掘一下這裡吧!
- 我們把爺爺埋在了窗戶下面
- 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沒有哭
- 我要幫自己縫一條連衣裙
- 他怎麼會死呢?今天又沒開槍
- 因為我們是小女孩,而他是小男孩
- 跟德國男孩玩,你就不是我兄弟
- 我們甚至都忘了這個詞
- 你們都該去前線,卻在這兒愛我媽媽
- 最後,他們大聲叫喊自己的名字
- 我們四個人都套在這個小雪橇上
- 這兩個小男孩輕得就像麻雀一樣
- 我很害羞,我穿的是女孩的皮鞋
- 我喊啊喊的,停不下來
- 所有孩子都手拉著手
- 我們在死亡面前,已經變得無所畏懼
- 所有骨頭盛不滿一個籃子
- 他們把小貓從家裡帶了出去
- 你要記住這個地址
- 我聽見,他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 我跟著姊姊去了前線
- 在太陽升起的地方
- 白襯衫在黑暗中遠遠發著光
- 媽媽倒在我剛剛擦洗過的地板上
- 上帝是否看到了這些?祂是怎麼想的……
- 這世間,讓人百看不厭
- 他們帶回來又細又長的糖果,像鉛筆一樣
- 箱子的大小正好和他差不多
- 我害怕做這樣的夢
- 我希望媽媽只有我一個孩子,只寵愛我
- 他們沒有沉下去,像皮球一樣
- 我記得蔚藍的天空,有我們的飛機飛過
- 那個聲音,就像劈開熟透的南瓜
- 我們把一整座公園吃了, 不剩下一片葉子
- 誰要是哭,就開槍打死誰
- 媽媽和爸爸,像金子般的字眼
- 把她一塊塊地叼了回來
- 我們家正好孵出一窩小雞
- 梅花國王,方塊國王
- 一張大全家福
- 哪怕在你們的口袋裡塞個小麵包都好
- 我學會了射擊,但忘光了數學
- 他送給我一頂有紅帽帶的羊皮帽
- 我朝著天空開槍
- 媽媽抱著我上了一年級
- 小狗,可愛的小狗,請原諒我
- 她喊叫著:這不是我的女兒!
- 難道我們是孩子?我們是男人和女人
- 請別把爸爸的西裝給陌生叔叔穿
- 我在深夜哭泣,我快樂的媽媽在哪裡?
- 他不讓我飛走……
- 大家都想親吻一下「勝利」這個詞
- 我穿著父親的軍便裝改成的襯衫
- 我用紅色的石竹花來裝飾
- 我一直都在等著爸爸
- 在天之涯,在海之角
- 諾貝爾文學獎致答詞摘錄 一場敗北的戰役